一樣的天空・不一樣的人生

小文哈欠不斷、兩眼茫然地看著黑板⋯⋯嗯,昨天又熬夜了。她說:「昨晚從補習班回到家已是十點半了。看一下手機,又準備今天的小考,半夜一點才睡。」旁邊的阿芳馬上加碼說:「我昨晚上網到二點才睡。」啊,他們在比賽晚睡嗎?這可不是我樂見的,我立即轉換了話題 。被過多課程塞滿的日子,是現代多數學生的生活寫照,他們無權做選擇,只能在這個知識大水庫中奮力泅泳,以免於溺斃。學習領域太廣、資訊不斷更新,他們難以確定自己的未來?只覺得腳步必須隨時跟上。

看不到未來的那個孩子

日本的繪本作家谷川俊太郎在『那個孩子』(2011 )的繪本中,提出兒童勞工的問題:非洲迦納,有一群小孩在貧困與戰爭下,被迫要到種植可可亞豆的田地工作,「讀書、遊戲」對他而言是遙遠而陌生的,能賺點錢買食物是他唯一能做的,此外,不敢奢望未來!我告訴學生:「當你們和朋友在玩耍時,那個孩子獨自在做田裡工作;你們在學校上課讀書時,那個孩子低頭蹲著,茫然地看著地上;你洗了熱水澡,躺在溫暖的被窩時,那個孩子縮在泥地上睡覺。」

一樣的天空,卻有不一樣的人生,台灣多數學生可以伸手向父母要錢,買電玩、買手機,都是理所當然;可是那個孩子要拼命工作,只為了賺一點買食物,養活家人,他就像蜘蛛網上掙扎的蝴蝶,只有一個想法,就是活下去。

課堂上與學生分享了繪本的內容,請學生對照自己與那個孩子的兩種生活,似乎該懂得滿足、珍惜一切擁有的,而多釋放一些心力去關懷身邊的人。雖然說「一飲一啄,莫非前定」,不同的因緣,有不一樣的人生,不是我們所該干預、也不是我們所能改變的;但我們仍可以發揮同理心,學著為別人付出,給人溫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