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說沒有懂

開車的時候,如果先生坐我旁邊,他常會不停地指點我如何開車,基於他是出於關心,我便忍耐不語,有時真的被他念煩了,就笑笑地跟他說:「開了那麼多年車,你沒有每次都在我身邊,而我也沒出過車禍,是不是?」他便會收斂一點。

他總說我轉彎很危險,我曾問他要怎麼轉,他說:「切出去一點」(台語),我實在被他念得挺不耐煩,所以時常當作耳邊風,聽過就算了,也不回應。那一天,不知道是他口氣不好,還是早上出門趕時間我比較焦躁,在停車場轉彎的時候,他又說我轉彎很危險,我就問:「那怎麼轉?」他說:「切出去一點」(台語)。我一聽就火大了說:「到底甚麼是”切出去”?你說那麼多次,我從來都不做,不是因為我不想做,而是我根本就聽不懂,你換一種我聽得懂的方式說。」他沉默了一會兒說:「就是轉彎的時候,弧度要大一點,也就是以柱子為圓心,轉彎半徑不要太小。」我一下便聽懂了,到第二個轉彎的時候,我照他說的做一次給他看,然後問他:「是不是這樣?」他回答:「是。」之後我開車,他便沒有在轉彎這一件事情上提醒我了。

我不禁想到我們教學中也時常發生這種情形,我們一直說著我們想說的,沒有考慮學生的各種能力以及文化上的差異,教不會便責怪學生不聽我們的,殊不知很有可能是學生根本就聽不懂我們在說甚麼,日積月累,師生之間就對彼此失望了,覺得說再多也沒有用。後來我跟學生互動,都會用他們比較聽得懂的方式說明,如果發現他們做不到,就會再三核對他們是否真的聽懂了,之後,就比較不容易有埋怨、責怪學生的狀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