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有改,我們都知道

「媽媽,你有改,我們都知道。」這是那天女兒和我的對話。改甚麼?改我陳年的壞脾氣。

對話從討論家人的脾氣開始。我和女兒在看韓劇,劇中討論起家人的脾氣,我問女兒:「家裡誰脾氣好?」

女兒想了想說:「爸爸吧!」

我問:「真的嗎?」因為他們最近常為電腦學習起爭執。

女兒又想了想說:「有時好,有時不好。」

女兒接著問我:「那你的脾氣好嗎?」

我回答:「應該不會有人用這個詞形容我吧!」

女兒大笑:「媽媽,但是你有改,我們都知道。」

我從小脾氣不好,不過似乎也沒造成多大困擾。沒想到後來當老師、生孩子之後,困擾陸續開始產生,因為我需要跟小朋友溝通,當他們聽不懂或是不聽話的時候,我就生氣,結果就是他們更聽不懂和更不聽話而已。

一天我在思索這個問題時,突然想起小時候看過的一則故事。一位脾氣暴躁的農夫急著上市場,看見路上有顆蘋果擋路,就踢了蘋果一腳,結果蘋果彈回來又擋在他面前,而且蘋果變大到他的腰際;農夫氣急敗壞的又踢了蘋果一腳,這次蘋果變得比農夫還大,把整條路都擋住了。過不去的農夫只好問路人該怎麼辦?路人說那是一顆愛生氣的蘋果,如果對它生氣,它就會愈脹愈大,只要不再跟它生氣,它就會消下去的。無可奈何的農夫只好在旁邊安靜地等待著,過一陣子,蘋果果然真的漸漸回復原樣,農夫終於可以前往市場,但市場已經收攤,結果那一天農夫也不能做買賣了。

就像那個農夫一樣,我的脾氣來自於心急,心急來自於貪心,什麼是貪?所求非分就是貪,期望不合理就是貪。我貪學生趕快聽懂,我貪學生乖乖聽話,但這些都是不合理的期望。我明知道學習需要時間慢慢吸收,卻因為不合理的期望而給他們很多養分,貪心地希望幫他們迅速成長,結果給了過多的養分,不但不能消化反而會害他們拉肚子。所以後來,當我開始心急想發脾氣的時候,我不再告訴自己不要生氣,而是告訴自己不要貪心,沒想到這樣反而不太會生氣了。

我也時常把這個想法跟一些氣急敗壞的老師們分享,老師們會問我:「難道我就不能要求他,要放棄他嗎?」但其實這不是消極的放棄,而是積極的因材施教,適時耐心地等待,讓學生可以適性發展,使我們的教學更廣博而有彈性。

那一天聽到女兒說:「媽媽你有改,我們都知道。」令我感到欣慰。曾經思索如果離開人世間,想留給兒女甚麼?或許這就是我最想留給子女的,讓他們知道只要願意朝著更好的方向,改變自己永遠是可能的,這是我個人認為留在子女心中最璀璨豐富的遺產。